地址:山东省费县探沂工业区
手机:15953989019(微信同号)
联系人:甄总
一场虚假并购消息引发的思考
作为广西的东大门和面向粤港澳最便捷的通道,贺州积极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享有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沿海开放以及扶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曾被评为"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和"中国最佳粤商投资城市"。特别是国家批准建设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广东、广西两省区正式签署《"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八步--怀集)加快建设,进一步确立了贺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位。
生态资源优势突出的贺州,森林覆盖率居全区前列,水质良好,矿产丰富,是全国唯一实现"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的地级市,发展生态经济具有诸多"先天优势";贺州发展生态产业可谓方向正确,重点突出,条件有利,特别是《贺州市生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复实施,是广西唯一一个"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多规合一"试点城市,发展生态经济潜力巨大。贺州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推进对外开放,在资源开发、产业配套、商贸物流、旅游发展、城市和园区建设等领域颇有建树。
地处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贺州起步基础欠佳,却实现冲锋向前,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发展逻辑?
贺州政府内部人士在总结其发展关键词时,均将"打造集群式全产业链、提前布局增量产业、开放创新驱动模式、生态立市定位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摆在了核心位置,正是这一系列组合拳打通了贺州发展的"任督二脉",最终得以"化茧成蝶"。
快速发展密钥
科学布局生态链
在贺州市委书记、人大主任赵德明看来,贺州确定的"两个千亿元产业"+"四个新业态"发展战略,顺应了国家新兴产业战略发展方向;贺州得以快速发展,在于动力、效益、产业、投资这四方面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当外界还沉浸在贺州经济快速的惊讶里时,贺州已经交出了"今年1~10月全市碳酸钙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2%;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6家,名列广西前茅"的成绩单。
"贺州将通过科学谋划,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扶持循环经济、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历史性跨越。"贺州市市长李宏庆表示。
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正是通过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贺州经济发展才展现出速度较快、结构较优、效益较好的特点。"生态产业集群"、"动力转换"、"需求式招商"、"六大功能载体"等诸多创新理念,成为支撑贺州经济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内在逻辑,更是贺州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探索。
贺州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轨迹,数字足以说明一切。截至2014年,贺州碳酸钙行业共有企业503家,其中石材矿山开采企业56家,板材及工艺加工企业291家,碳酸钙粉体企业93家,碳酸钙下游及配套企业54家,从业人员达2.56万人。全年开采荒料达31.6万立方米,加工板材1996万平方米,重钙粉体658.6万吨,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7.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石材碳酸钙企业4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2.12亿元。据贺州官方公布,该市正在规划打造碳酸钙和新型建筑材料双千亿元格局的产业集群。
贺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兰强博士向记者介绍说:"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能降低产业链企业的物流成本、生产经营成本,同时促进企业间良性竞争,整体提升研发进度和效率,保障地区经济平稳发展。可以说,生态产业链式工业集群发展是支撑贺州工业经济快速、优质发展的一大秘诀。比如重质碳酸钙产业,贺州通过'矿山资源、原材料、装备、深加工垂直整合一体化',打破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传统思路,创造出'一头在外'的'深加工产品+服务配套'的垂直整合模式,破解了原有产业产品附加值低、物流高成本瓶颈,将一个产业的产品链和价值链充分融合在一起,推动各种要素的最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产业附加值最大化。"
交流中,多名贺州市政府相关人员在向记者谈及工业快速发展话题时均对集约式发展模式倍加推崇,"随着两大生态园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重质碳酸钙及其深加工制品、人造岗石、新材料、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矿业、食品药品等产业格局,能有这样的成绩,产业集群功不可没。"
高新产业驱动
定调"绿色发展"
走绿色发展之路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兰强告诉记者,贺州市政府遵循用高新产业布局绿色发展理念,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以及拓宽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建构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绿色发展"被多次强调;在有关城镇化建设的相关表述中,"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
绿色化本质上要求提高布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绿色化程度。贺州市政府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路,针对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在规划产业发展战略中,着重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先决条件,在空间布局上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主体战略,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从绿色思想、绿色导向、绿色布局、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共享等层面推动贺州市循环经济发展;从物质、能量、时间、空间和资金等要素优化集成,以工业生态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业余热利用等为切入点,将循环经济落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建设绿色生态城区。
兰强对记者说,绿色产业谋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考虑,除了技术需要不断的创新和迭代之外,传统产业过度竞争及相应的生态构建则是不得不解决的瓶颈性问题。
以"贺州白"享誉市场的贺州,多年来,坐拥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却只是充当了高档石材原材料集采地角色,别人用贺州的石材毛料经过深加工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赚得盆满钵满,留给贺州的却是矿产资源的无度开采,以及逐渐失去的成本制造优势。基于此,贺州市政府果敢地对产业进行结构化转型调整,梳理出一条传统重质碳酸钙及石材企业升级转型的最佳路径--生态产业链集群发展战略。
经勘察,贺州境内现已探明的黑色金属、稀有金属、大理石等矿藏有60余种,其中大理石远景储量达2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大理石资源总量的1/8,也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白色大理石资源产地,具有储量大、质量优、易开采、荒料率低等特点,是板材加工和生产重质碳酸钙超细粉的优良原材料。
有了良好的资源储备,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对此,贺州市政府积极引导鼓励石材行业推广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大力推进行业科技进步创新,促进碳酸钙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品牌建设。如今,贺州市的石材粉体产业已经从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加工,延伸到人造大理石(岗石)、涂料、CPVC建材(新型工程塑料)等下游企业,逐步成为全国石材产业链较完善的地区;由原来的20多家单一卖荒料和板材加工的企业,初步形成了"大理石原料--大理石板材和工艺品--大理石边角废料回收--重质碳酸钙超细粉--合成人造大理石--新材料"碳酸钙循环产业链。
目前,贺州已拥有全国最大的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基地,具备年产重质碳酸钙粉体800万吨的加工能力,产品全国占有量达61%,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重钙之都"。
已落户贺州的人造大理石企业27家,其中已建成投产15家,产能达5000万平方米;在建项目12家,产能有7000万平方米。今明两年,贺州将有120多条人造岗石生产线投产,全市人造岗石产能将突破1亿平方米,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人造岗石生产基地。
贺州市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市政府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共建了创新驱动基地,与广西科学院围绕碳酸钙产业关键技术建立了科技攻关平台,以加快碳酸钙产业的改造升级。与中科院电子研究所正在研究人造岗石微波快速固化实验,样机已制作完成,可将人造岗石的固化时间由原来的240~360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以内;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正在研究人造岗石废渣循环利用实验,可实现终端循环,驱动产业创新发展。
打造“两个千亿”高地
生态园区定标“全国一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观背景下,贺州产业发展的目标已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要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和全国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借助政策的红利释放和自主创新改革的推动,贺州市政府勇担探路重任,充分利用区位、资源、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打造工业新品牌,推动新型工业循环产业提档增速,培育和发展碳酸钙和新型建筑材料“两个千亿元产业”项目,致力于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高端产业生态集聚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2014年时,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对外宣布,贺州确定了“两个千亿元产业”+“四个新业态”发展战略,即:打造碳酸钙产业和新型建筑材料产业“两个千亿元产业”,计划通过10年的努力,两个产业产值均达到1000亿元;加快发展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生、生态健康晚年等新型业态为主的生态健康产业集群。
很快,贺州“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战略布局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便初见成效。
6月16日,在贺州市举办的石材·碳酸钙产业推介会上,现场签约项目29个,项目投资总额61.95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涉及人造大理石、新型建材(纳米科技板)、大型石雕、花岗岩板材加工、钾纳长石深加工、热熔涂料、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废弃物综合处理等碳酸钙上下游产业,以及工程机械制造、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标准厂房建设、物流园建设等碳酸钙产业配套项目。
同期举办的贺州生态产业园开园仪式上,有6个总投资90.4亿元的入园项目签约,项目涉及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学研、电子商务等产业。兰强在开园仪式致辞中明确表示,贺州生态产业园的开园,是贺州市以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城市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产业园区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贵广高铁经济带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以生态循环经济为主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区,建设集生态产业、生态科技、生态服务为一体的绿色、循环、低碳型生态产业园,把贺州生态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重要载体,带动贺州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平台。产业园以“产城融合、生态节能、智慧活力”为主体,重点建设“一个产业联盟(贺州市碳酸钙、新型建筑材料两个千亿元产业研发试验示范基地)、两个中心(绿色制造中心和清洁能源中心)、三个服务平台(产业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及智慧管理平台)”六大功能载体,建成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的城市新区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产业集聚区,立足贺州、辐射广西,面向泛珠三角及东南亚,打造在区域合作、产业交流中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经济高地。
8月在南宁召开的2015年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贺州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以及富川、钟山两县在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成功签约4个项目,投资总额达81亿元。它们分别是: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钟山至昭平段)项目,新建高速公路里程总长54.3公里,计划投资59亿元;邓家坝风电场工程,装机容量49.5MW,计划投资5亿元;钟山县风电场,装机容量99MW,计划投资10亿元;贺州油库项目,年产成品油30万吨,计划投资7亿元。
9月19日,在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贺州市签约项目13个,投资总额65.27亿元,涉及碳酸钙、生态旅游等领域。
贺州旺高工业区管委副主任陈祥在与记者一同去企业走访时谈到,“双创(创新、创业)”大潮正席卷工业区各个角落:贺州市科隆粉体有限公司、广西兄弟路标涂料有限公司、广西万升石业有限公司、贺州冠成建筑新材料公司,贺州永恒新材料公司、贺州塑友包装材料公司等高新科技型企业扎营于此;伴随中冶、中铝、中科院等央企和科技机构的进驻,贺州整体产业技术和高新产业孵化平台的大幅提升。位于电子科技园区的广西超超新材料公司正在上马纳米高科技复合材料研发试验性生产项目,董事长黄聿新最大的梦想是将该公司的新型材料技术推广运用于社会更广泛的层面,用科技实现绿色生活。像黄聿新这样,选择来到贺州创新创业的高科技人才和团队还有很多。
绿色智慧发展
助推生态立市
近年来,贺州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建设产业化,着力破解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等“两难”问题,在保护“绿水青山”中把生态资源变成“金山银山”,探索生产发展、生态良好、智慧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为此,在生态工业方面,贺州采取一系列措施,从产业集聚带建设、支柱产业发展、工业园区改造、企业绿色化生产等方面加快生态工业发展,构建绿色化发展体系,围绕矿业、新材料和碳酸钙、食品药品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进日轻桂银高纯铝、科隆粉体超细重钙粉体技改等58个工业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向高端延伸链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贺州市以PPP合作模式,推进贺州市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工程,该项目总投资约5.25亿元,近期投入项目资金2.7亿元。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园项目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附属卫生填埋场、污泥处理处置中心、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渗滤液处理站、建筑垃圾集中处置中心、老垃圾场陈腐垃圾处理等项目整合而成。整个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园项目实施完成后,可使贺州在废弃物综合处理、资源再生及循环利用等方面,产生长远的社会价值及环境效益。目前,产业园内污泥处理、医疗废物处置、渗滤液处理等项目进入了实施阶段。
随着贺州“两个千亿元产业”路线图的徐徐铺展,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紧紧围绕“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和“向东发展”战略,重点做大石材碳酸钙、稀土、钨钛锡三大产业。今年1至10月,石材碳酸钙产业占示范基地总产值的50%以上。
示范基地内的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园主要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拟进驻产业园的项目达10个,总投资近10亿元,建成达产后可实现产值95亿元,利税6亿元。现已建成投产的稀土企业3家,主要产品有稀土氧化物、稀土合金、稀土功能材料等。目前正在计划引进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和稀土贵金属项目。今年1至10月,稀土产业占示范基地总产值的29.4%。
钨钛锡新材料产业园由中国有色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正在建设一期钨系列产品深加工技改项目,投资总额6亿元,已进入安装设备阶段,达产后产值在10亿元以上。二期拟新进驻产业园的海绵钛、精锡生产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该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多亿元,建设成后预计销售收入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
今年以来,贺州市政府支持创新创业、打造智慧贺州的改革创新举措也是连轴而出,涉及到行政审批改革、金融服务、阶梯培育等多个方面。
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平安城市云眼监控平台、“多规合一”建设项目联合审批信息化平台(贺州是广西唯一入选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市名单城市)、以“宜居、宜业、宜游”为发展目标的指标体系建设,以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智慧街区多媒体信息平台、智慧城管、智慧人防等,这些顶层设计和具体政策措施,大大提升了区域的宜业、宜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生态产业园是贺州市委市政府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战略宏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广西自治区政府选定重点支持的三个生态经济园区之一,贺州生态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8.139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面积为23.639平方公里,二期规划面积为24.5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发展科研、电子商务、环保生态、铝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物流、都市工业等产业。园区内在建智慧园区,智能充电桩,智能路灯及国际健康养生项目,分布式储能及智能微电网系统,可实现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园区的共存共生。目前园区内的铝电子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其中:引进日本偏析法生产技术的日轻桂银高纯铝项目,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填补了广西区内该项技术领域空白;桂海高纯铝电解电容器用铝光箔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桂东电子的超高比容节能灯电子产品储能材料等多项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园区牵头制定了《生态产业园区引领工程方案》,支持成长型科技创业企业发展、创业载体打造、创新型孵化器引入、创业服务平台搭建、创业活动开展和氛围营造等。10月12日,贺州市首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广西景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在贺州高新区生态产业园内正式开工建设。生态环保是该项目的特色和亮点,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400亩,由广西景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深圳伊诺新能源汽车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25亿元,建设期5年,主要生产旅游观光车、小型轿车、警用巡逻车、市政巡逻车、公交车、环保车等,未来将有效带动贺州绿色新能源产业发展。
园区还牵头制定了贺州市2015年广西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先后组织4家企业的5个产品申报了广西名牌产品,以及《广西人造石(岗石)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等12项广西地方标准项目。
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为改变中小型企业“钱紧、钱贵、难融资”的现状,园区通过金融服务创新,探索出“内源融资+政府扶持资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的梯形融资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利用农发行信贷项目优惠政策,按照贺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通过启动建设生态新城管委会,开展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桂台客属联谊会等活动,贺州市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空间,协调银行、税务、海关等相关部门搭建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使贺州外商投资来源呈现多元化,包括美国、加拿大、萨摩亚、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马来西亚、法国、英属维尔京群岛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涵盖工业、房地产业、农林业、农副食品加工、水电、酒店、娱乐、电子工业、旅游等10多个行业。
此外,贺州市政府还针对园区的企业打造了“阶梯培育”规划。该规划针对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和生产性服务业等主导产业,以及下一代先进环保产业和金融、商务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通过对园区的大数据分析,按照企业年销售收入指标将上述领域企业分为5个梯度进行分层培育,重点在于从多个层面和维度推动企业壮大规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规范治理水平。
在贺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1月3日,广西岗石石材行业协会在贺州成立。广西岗石石材行业协会是由广西地域内从事岗石石材、重钙粉体(砂)、机械制造、化工(树脂)、物流(商贸)等产业配套相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自愿组成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接受旺高工业区的业务指导。协会为岗石石材行业提供技术培训、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品牌申报、信息咨询等服务,目前已吸纳全区44家骨干企业成为会员。
贺州市政府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积极创新引才、育才、留才机制,通过实施人才培育“双千计划”,先后制定了《2015—2017年市四家班子领导联系关护优秀人才方案》,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约80人,打造贵广高铁经济带“人才洼地”。贺州市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中科院广州分院、南方医院、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等高校及科研、医疗机构签订了加强人才产学研项目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为了完成本地人才信息采集及管理平台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贺州市落实各类人才补贴及经费326.11万元,初步落实公共租赁住房200套作为人才公寓,并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自治区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创新驱动基地1个,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6900平方米。
“贺州市政府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给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提供最优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吸引高级别的创新创业企业及人才入驻是贺州生态产业的发展之本。”兰强表示,贺州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地区最便捷的陆路通道,特别是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后,逐步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和北部湾3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当前,贺州在全力打造碳酸钙和新型建筑材料“两个千亿元产业”的同时,正在加快发展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生、生态健康晚年等新型业态为主的生态健康产业集群,前景十分广阔。
贺州市政府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依靠科技支撑推动经济升级,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切实做到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贺州,要更好地将资源特色和优势转化为产业品牌和发展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
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中,围绕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推进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突出抓好工业的“提质、增量、增效”工作,加大力度服务工业企业运营。谋划实施“一企一策”,提升服务工业企业水平,切实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加强“政银保企”合作平台建设,帮助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贷款难问题,扶持发展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其中的一个重点是必须抓住“石头”描蓝图。
贺州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白色大理石、花岗岩、钾长石等矿产资源独具优势,贺州只能握着“石头”谋发展。自治区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护贺州的青山绿水,支持贺州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支持贺州大力打造碳酸钙和新型建筑材料“两个千亿元产业”,力推贺州进入“点石成金”新时代,对贺州而言是莫大机遇,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因此,贺州“十三五”规划要围绕“石头”编制,力争到“十三五”末“两个千亿元产业”发展壮大,碳酸钙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新型建筑材料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同时,加大力度推进园区建设,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旺高工业区(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生态产业园、钟山工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与中科院合作建设贺州创新基地、广西碳酸钙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产学研融合。
正是基于此逻辑,贺州生态产业园区近年来在吸引人才,培育孵化企业方面独树一帜。今年贺州举办了以“点石成金,成就梦想”为主题的中国贺州石材·碳酸钙工业展览会,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地方院校协作会第九届地方院校校长论坛等活动。
贺州市委书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德明指出,贺州将围绕产业发展大局与核心需求,全方位释放政策红利,积极为人才提供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高效率打造人才链,加快培养出一支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大军,加快推动各类人才向碳酸钙和新型建筑材料“两个千亿元产业”、生态产业集群等重点产业集聚。
赵德明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贺州绿色崛起,全力以赴加快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产业,把贺州生态产业园打造成为贺州经济发展新一极,让园区早日发挥实效,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贺州发展生态经济潜力巨大,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极其脆弱,环境保护和治理仍然任重道远。政府要加强产业引导,避免一哄而起,不能一味大而全,追求短期政绩,而是要让企业把基本功打扎实,做出品牌,掌握核心技术,从生产模式、流通模式、商业模式和消费者变化多个维度重新审视产业。一条道路是从高端做起,引入顶尖创新团队来贺州进行创业孵化,这些人才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如此才能比较快地在高端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有退有留”是贺州制造业升级的策略,这里有将近500家中小企业,一定会有一批企业退出。另一项大的举措是“腾笼换鸟”,让企业转型升级。贺州这些企业多数属于代工生产或者贴牌生产,自主品牌不多,高附加值和丰厚利润都被品牌商拿走,剩下的就是代工厂微薄的人工利润。所谓的“腾笼换鸟”,即是把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从目前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目的。
在绿色发展大潮中,只要顺势而进,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殷实、生态良好的绿色崛起之路,完全有条件成为全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并把贺州建设成生态良好、风情浓郁、宜居宜商的美丽城市。
在平桂管理区西湾矿区管理处旁,贺州扶贫生态移民新城项目一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包括安置住房、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创业园等,计划总投资30亿元。贺州建设新城吸纳3万生态移民。搬迁到生态移民新城的村民如何融入城市生活?平桂管理区党工委书记韦升安介绍,位于该区的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已吸纳20多家岗石企业进驻,建成和在建120多条人造岗石生产线,预计新增用工量将达6000人以上。
贺州市政府这种既重视战略部署,又重视战术布置的工作方式,使贺州产业发展既实现了顶层的完整设计,又确保了任务接地气、目标有着落。
改革开放创新
形成混合新动力
居安思危。眼下宏观经济环境复杂、稳增长压力凸显,但贺州已经下好了“先手棋”:要把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进行融合,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两端发力,形成混合新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产业创新升级。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贺州市政府领导一致表示,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贺州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把文章做得更精准,通过简政放权,把原来政府掌握的权力放给市场、放给企业,让市场活起来,用宏观调控着力激活微观活力,通过减税、金融改革等,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产业重组,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三五”规划的具体方案,有关供给侧的改革被放到了一个突出的位置上,明确提出,要“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眼下,“十二五”将要收官,“十三五”即将到来,贺州要如何保持现有的发展势头?
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表示,“十三五”是贺州真正发力的机遇期。集群式产业势必在贺州“十三五”规划中浓墨重笔,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贺州经济发展的大型动力源,要围绕“一带一路”、贵广高铁经济带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筛选一批具有全局影响力、竞争力和拉动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延长现有集群产业的产业链条,谋划好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前完成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力争取列入国家、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支撑“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
贺州市市长李宏庆多次在政府工作会上提出,谋划贺州“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意识、创新的理念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突出规划的战略功能和引导功能,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以更好发挥导航引领作用。新常态下制定“十三五”规划,贺州更要注重科学定位,体现时代特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记者注意到,贺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兰强也多次强调,贺州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作为珠三角经贵广高铁进入大西南的第一站,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也更能进一步做好做足“转化落实”文章,提高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水平,推动贺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贺州要紧紧把握广东自贸区设立、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科学布局和推动全市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建设,加快打造“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以实施“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和“生态新城”的“双驱动”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系列招商引资和互访活动,密切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联系,全力当好向东开放的排头兵。
号角声声,旌旗猎猎。“创新驱动”的新贺州,已经跃入世人眼帘。
标签:
上一篇: 13种铝合金门窗下料尺寸计算公式 下一篇:孟建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